关于标准化作业的目的和意义
2025-07-29
标准化作为一门科学,标准化活动是为数众多的人们的一种社会实践,而且是有组织,有目的的实践,伴随着这种实践的总结便是理论的提炼。否则,标准化实践既不可能取得成功,也不可能上升到它的高级阶段。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52年成立了标准化原理研究常设委员会(STACO),它的首要职责是在标准原理,方法和技术方面充当ISO理事会的顾问,在考虑标准化经济问题的同时,使ISO的标准化活动取得效果,这对标准化理论的研究工作起了相当的推动作用。各国的标准化专家还对标准化概念,原理、方法、经济效果的测定及其它理论问题的研究日渐活跃。尤其是出现了一些有关标准化原理的专著,并就标准化的基本原理提出自己的粗浅意见。
1、标准化作业形成方法
标准化的形式是标准化内容的表现方式,是标准化过程的表现形态,也是标准化的方法,标准化有多种形式,每种形式都表现不同的标准化内容,针对不同的标准化任务,达到不同的目的
标准化的形式是由标准化的内容决定的,并随着标准化内容的发展而变化,但标准化的形式又其相对的独立性和自身的继承性,并反作用于内容,影响内容,标准化过程是标准化的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过程
研究各种标准化形式及其特点,不仅便于在实际工作中根据不同的标准化任务,选择和运用适宜的标准化形式,达到标准化的目标,而且能够根据标准化工程的发展和客观的需要,及时地创立新形式取代旧形式,为标准化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开辟道路
标准化的形式主要有简化,系列化,综合标准化,超前标准、组合化等
2、标准化作业的3个要素
1、周期时间:是指完成一个工序所需的必要的全部时间
在工作中,如果没有周期时间限制,而是任意的按照自己的想法,推迟或提前完成规定的工作,这两种情况均是不可取的
2、作业程序:作业程序就是将要做的事情按预先设定的好的步骤进行工作
如果没有作业程序或者作业程序不明确,或不遵守。都会造成延迟工作的完成,造成工作完成质量的不合格,或者根本就完不成工作。如果每一道工序都没有标准程序,试想整个工作现场将会变得如何的混乱不堪,将会造成多大的浪费,多少不均衡,不合理的现象发生
这种状况,除了客户不满意外,就连本公司的员工也很难满意。作业程序既是作业者执行的标准也是上级考核下级的依据。要想创造客户、员工满意度,各个工序就必须制定一个严格的、益于执行的作业程序。按照作业程序进行作业也是确保在周期时间内完成工作的重要保障
3、标准“存活量”:是指维持正常工作进行的必要的库存量,其中包括即将消化的库存
所有事情的发生不会按计划来发生,而是充满了可变性和不可预见性。为了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而给工作造成的不便与紧张,必需备有适当的,可以随时调用的资源。这一步,是保证前两步实现基础。是保证所有工作进行
3、标准化作业的四大目的
在工厂里,所谓“制造”就是以规定的成本、规定的工时、生产出品质均匀、符合规格的产品。要达到上述目的,如果制造现场之作业如工序的前后次序随意变更,或作业方法或作业条件随人而异有所改变的话,一定无法生产出符合上述目的的产品。因此,必须对作业流程、作业方法、作业条件加以规定并贯彻执行,使之标准化
标准化有以下四大目的:技术储备、提高效率、防止再发、教育训练。此外标准化还可以用作目视化管理的工具
标准化的作用主要是把企业内的成员所积累的技术、经验,通过文件的方式来加以保存,而不会因为人员的流动,整个技术、经验跟着流失。达到知道多少,组织就知道多少,也就是将个人的经验(财富)转化为企业的财富
4、标准化作业:如何制定要求
一个好的标准的制定是有要求的,要满足以下六点:
1、目标指向:标准必须是面对目标的:即遵循标准总是能保持生产出相同品质的产品
2、显示原因和结果
3、准确:要避免抽象
4、数量化-具体:每个读标准的人必须能以相同的方式解释标准。为了达到这一点,标准中应该多使用图和数字
5、现实:标准必须是现实的,即可操作的
6、修订:标准在需要时必须修订。在优秀的企业,工作是按标准进行的,标准必须是新的,是当时正确的操作情况的反映。但是不会有十全十美的标准
5、推行标准化作业能给企业什么
企业在设计、制造、销售以及各种管理过程中,都必然发生劳动耗费,其中有的必要,有的不必要。标准化作用就是通过对已有成果的重复利用,减少不必要的劳动耗费
倘若对作业程序、作业方法等必须规范的内容制定成标准,无论什么人、什么班次操作都按标准要求,采用同样的产品成分设计、同样的操作程序,那么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应在标准可控的范围之内、处于一种稳定状态
标准化作业大程度地减少了人为因素,使劳动过程与结果规范、统一,使产品“重复”同样的特性、达到稳定的质量状态
产品标准不仅对产品特性做出一系列规定和要求,而且对产品的原料、加工工艺、尺寸测量、取样方法、检试验方法直到包装、储存运输都做了明确的规定,企业要实施一项产品标准必然涉及到与上述规定相关的各工序、各岗位、各流程,涉及到工艺、设备、质量、检验、公辅设施等等方面,这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如果都能够按相应的规程、操作要点、岗位标准去操作,那么输入变为输出才能不走样、增值才成为可能、先进标准才能转化为高质量产品。因此标准化作业是提升品种质量的重要保证
其次,企业进行科学管理,必须通过制定、贯彻和实施标准,建立起系统的、可控的、符合客观规律和行为科学的秩序;再其次,充分利用标准化的简化、统一、协调、优化原则对企业进行科学管理,可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各项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
正因为是基础、难以量化,标准化的作用和效益往往不能直接表现出来,而是通过产品、产量或成本、产值等可量化因素间接体现,显得“必要但不重要”,所以人们更愿意重视能够直接体现效益和成绩的工作,而常常忽视标准化作业的重要性
6、在标准化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如果企业要开展的“推行标准化作业 提升品种质量”活动,必须是以岗位操作标准化为切入点,通过提高岗位操作标准化水平,将技术质量特性大程度地转化为产品质量特性,以提高公司产品的品种质量,但同时也要看到在岗位标准化作业中存在诸多问题:
从生产实践来看:设备精度不够、水流量不足、气流量不足、加热温度上不去等等客观事实均从不同程度上导致质量事故和非标准化操作的发生。应围绕推进岗位标准化作业活动,同步推进设备、公辅设施标准化作业,以提高为主线生产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1、标准化作业形成方法
标准化的形式是标准化内容的表现方式,是标准化过程的表现形态,也是标准化的方法,标准化有多种形式,每种形式都表现不同的标准化内容,针对不同的标准化任务,达到不同的目的
标准化的形式是由标准化的内容决定的,并随着标准化内容的发展而变化,但标准化的形式又其相对的独立性和自身的继承性,并反作用于内容,影响内容,标准化过程是标准化的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过程
研究各种标准化形式及其特点,不仅便于在实际工作中根据不同的标准化任务,选择和运用适宜的标准化形式,达到标准化的目标,而且能够根据标准化工程的发展和客观的需要,及时地创立新形式取代旧形式,为标准化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开辟道路
标准化的形式主要有简化,系列化,综合标准化,超前标准、组合化等
2、标准化作业的3个要素
1、周期时间:是指完成一个工序所需的必要的全部时间
在工作中,如果没有周期时间限制,而是任意的按照自己的想法,推迟或提前完成规定的工作,这两种情况均是不可取的
2、作业程序:作业程序就是将要做的事情按预先设定的好的步骤进行工作
如果没有作业程序或者作业程序不明确,或不遵守。都会造成延迟工作的完成,造成工作完成质量的不合格,或者根本就完不成工作。如果每一道工序都没有标准程序,试想整个工作现场将会变得如何的混乱不堪,将会造成多大的浪费,多少不均衡,不合理的现象发生
这种状况,除了客户不满意外,就连本公司的员工也很难满意。作业程序既是作业者执行的标准也是上级考核下级的依据。要想创造客户、员工满意度,各个工序就必须制定一个严格的、益于执行的作业程序。按照作业程序进行作业也是确保在周期时间内完成工作的重要保障
3、标准“存活量”:是指维持正常工作进行的必要的库存量,其中包括即将消化的库存
所有事情的发生不会按计划来发生,而是充满了可变性和不可预见性。为了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而给工作造成的不便与紧张,必需备有适当的,可以随时调用的资源。这一步,是保证前两步实现基础。是保证所有工作进行
3、标准化作业的四大目的
在工厂里,所谓“制造”就是以规定的成本、规定的工时、生产出品质均匀、符合规格的产品。要达到上述目的,如果制造现场之作业如工序的前后次序随意变更,或作业方法或作业条件随人而异有所改变的话,一定无法生产出符合上述目的的产品。因此,必须对作业流程、作业方法、作业条件加以规定并贯彻执行,使之标准化
标准化有以下四大目的:技术储备、提高效率、防止再发、教育训练。此外标准化还可以用作目视化管理的工具
标准化的作用主要是把企业内的成员所积累的技术、经验,通过文件的方式来加以保存,而不会因为人员的流动,整个技术、经验跟着流失。达到知道多少,组织就知道多少,也就是将个人的经验(财富)转化为企业的财富
4、标准化作业:如何制定要求
一个好的标准的制定是有要求的,要满足以下六点:
1、目标指向:标准必须是面对目标的:即遵循标准总是能保持生产出相同品质的产品
2、显示原因和结果
3、准确:要避免抽象
4、数量化-具体:每个读标准的人必须能以相同的方式解释标准。为了达到这一点,标准中应该多使用图和数字
5、现实:标准必须是现实的,即可操作的
6、修订:标准在需要时必须修订。在优秀的企业,工作是按标准进行的,标准必须是新的,是当时正确的操作情况的反映。但是不会有十全十美的标准
5、推行标准化作业能给企业什么
建立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秩序,使各种资源得到合理配备,有限的投入获得期望的生产,这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为此企业必须把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等生产要素加以系统、科学地管理,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效率,以达到企业增加经济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的目的。在企业生产、技术、活动中,标准化作业是一项非常必要、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原因如下:
企业在设计、制造、销售以及各种管理过程中,都必然发生劳动耗费,其中有的必要,有的不必要。标准化作用就是通过对已有成果的重复利用,减少不必要的劳动耗费
2、标准化作业有助于规范、统一劳动者的操作
任何一个企业的生产活动,都是利用一定的“机器设备”通过“人”的劳动(脑力和体力)把“原材料”变革成“产品”的活动。在生产诸要素中,劳动者是首要的、能动的要素,在有人参与的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居于特别重要的地位倘若对作业程序、作业方法等必须规范的内容制定成标准,无论什么人、什么班次操作都按标准要求,采用同样的产品成分设计、同样的操作程序,那么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应在标准可控的范围之内、处于一种稳定状态
标准化作业大程度地减少了人为因素,使劳动过程与结果规范、统一,使产品“重复”同样的特性、达到稳定的质量状态
3、标准化作业是提升品种质量的重要保证
企业产品的质量管理,实际上是标准问题:没有先进的标准,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产品;有了先进的标准,没有标准化作业的实施与贯彻,依然生产不出来高质量的产品,或者生产出产品的质量不稳定;标准化作业是将精心设计的方案(先进标准)转化为高质量产品的实施行为,按系统工程的原理,是输入变为输出成为增值的过程产品标准不仅对产品特性做出一系列规定和要求,而且对产品的原料、加工工艺、尺寸测量、取样方法、检试验方法直到包装、储存运输都做了明确的规定,企业要实施一项产品标准必然涉及到与上述规定相关的各工序、各岗位、各流程,涉及到工艺、设备、质量、检验、公辅设施等等方面,这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如果都能够按相应的规程、操作要点、岗位标准去操作,那么输入变为输出才能不走样、增值才成为可能、先进标准才能转化为高质量产品。因此标准化作业是提升品种质量的重要保证
4、标准化作业是实现企业科学管理的基础、其作用是长效的
在企业生产、技术、经营活动中,标准化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原因有三:首先标准化直接为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在质和量的方面提供了共同遵循和重复使用的准则其次,企业进行科学管理,必须通过制定、贯彻和实施标准,建立起系统的、可控的、符合客观规律和行为科学的秩序;再其次,充分利用标准化的简化、统一、协调、优化原则对企业进行科学管理,可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各项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
正因为是基础、难以量化,标准化的作用和效益往往不能直接表现出来,而是通过产品、产量或成本、产值等可量化因素间接体现,显得“必要但不重要”,所以人们更愿意重视能够直接体现效益和成绩的工作,而常常忽视标准化作业的重要性
6、在标准化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如果企业要开展的“推行标准化作业 提升品种质量”活动,必须是以岗位操作标准化为切入点,通过提高岗位操作标准化水平,将技术质量特性大程度地转化为产品质量特性,以提高公司产品的品种质量,但同时也要看到在岗位标准化作业中存在诸多问题:
1)标准化作业的观念不强
标准化作业对于操作人员来说是一种操作规则和要求。不按岗位标准化要求进行操作其危害有五:其一易导致事故发生;其二影响产品质量;其三岗位操作规程的设置失去意义,导致两张皮,浪费劳动力;其四不能检验标准的合理性,不能及时发现标准存在的问题,不利于标准的改进;其五优秀岗位标准的效力得不到发挥
2)基础管理不扎实
基础管理不扎实导致的技术支持能力不够、培训不到位、对标准的理解不准确、标准执行力度不够、检查考核不严格是生产中老生常谈的问题
3)相关设备、公辅设施得不到保障
工艺过程的实现离不开设备、水、电、风、气等公辅设施的保障。为此在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三大标准体系中均包含有设备及基础设施、能源介质标准从生产实践来看:设备精度不够、水流量不足、气流量不足、加热温度上不去等等客观事实均从不同程度上导致质量事故和非标准化操作的发生。应围绕推进岗位标准化作业活动,同步推进设备、公辅设施标准化作业,以提高为主线生产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4)标准化作业的持续改进有待加强
任何标准的制定都非一劳永逸,应通过一段时间的执行进行不断修改、完善。而往往习惯标准制定完了任务就完成了,而忘了后面还有修改完善、持续改进的过程。当生产工艺条件发生变化时,相应的工艺操作规程和操作要点却没有及时修订;甚至某些规程、标准沿用了很多年仍在执行。实现标准的持续改进有如下益处:一是及时纠正标准中设计不合理的地方,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二是能将新的研究成果或先进操作法纳入标准中进行推广、应用;三是通过标准的制定—执行—修订的循环过程不断提高标准化作业水平
5)以精益求精的态度、扎扎实实地推进标准化作业
标准化作业是一项基础、细致的工作,应以此次“推进标准化作业,提升品种质量”活动为契机,认真学习、贯彻国家有关标准化法律法规和工作精神,本着精益求精的态度,踏踏实实地做工作,以使公司管理水平有新的突破
来源:网络